新闻动态
News
行业新闻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2022年06月28日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资讯浏览量:0

有关荔枝的历史典籍

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隐夫薁棣,答沓离支。」李善注引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扶南记》记:「荔枝之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名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2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1世纪的《异物志》、3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东汉杨孚《异物志》:

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干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公元3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

晋郭义恭《广志》:

荔枝树,高五六尺,大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花朱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醋者。

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栽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华阳国志》等史籍就记载宜宾一带早在秦汉时就盛产荔枝,《新唐书·地理志》也载宜宾土贡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谱》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列举了福建沿海四郡的陈紫、江緑大、方家红、游家紫等三十二个品种。据元代《王祯农书》记载,中国的荔枝在元代已经远销西夏,新罗,日本,琉球,大食等地。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有关荔枝的文学作品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博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非常喜爱。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荔枝之路: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如何到长安

杨贵妃嗜食荔枝。经过晚唐诗人杜牧的演绎,世人一提到杨贵妃与荔枝,总会记起他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一故事,正史中亦有记载,《新唐书·杨贵妃传》云:“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玄宗后半期的史事,大家也都知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千里驰贡,博美人欢颜,成了玄宗滥用国器、荒弛朝政的一大表现。于是,荔枝从何而来,“走数千里”,究竟为几千里?史料中语焉不详的几个细节,成为后人评判玄宗昏聩程度的几个重要依据。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贵妃所食荔枝,自何处来?

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曾有意排列对比了唐人和宋人的记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唐人多言荔枝来自岭南,而北宋中叶以后的记载则多云荔枝来自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区)。

荔枝是一种南国水果,盛产于岭南,这留存于更早的历史记载中。

西汉定鼎之初,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刘邦奉献鲛鱼、荔枝,刘邦以蒲桃锦四匹回赠。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击破南越,遂在长安建扶荔宫,自交趾移荔枝百株,栽植于庭。但关中的水热条件并不适合荔枝生长,据说扶荔宫的荔枝林无一生者,但皇室仍连年移植不息,难得有一株枝叶稍茂,但终究未能结果。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皇家建扶荔宫,虽无一生者,仍连年移栽,满园的荔枝乃是对奄有南地的一种权力彰显。在《后汉书·孝和帝纪》中还载有“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险阻,死者继路”。荔枝,是岭南的一种象征,而岭南,距离关中长安又是那样遥远,千里驰贡,劳民不绝。在唐人的心目中,贵妃所食荔枝来自岭南,既符合荔枝地望,其长途传贡、伤折民力的故事,又符合了时人讽谏朝政的用意。但是,荔枝有一个特性——不易保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言:其果“如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依照驿马的速度,岭南的新鲜荔枝在四五日内送抵长安,断无可能。所以,贵妃所食荔枝,应来自他处。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严耕望先生搜检宋代史料时,发现《舆地纪胜》中引旧志云:“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涪州志》云,七日到长安,不同。”这一路程,约略计算,二千里上下,依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的极限,三至七日间到长安,尚不至荒谬。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蜀地产荔枝,可信吗?

荔枝,作为一种典型的南方水果,现今的主产区在两广和福建,四川仅泸州合江县一带还有规模生产。那么,唐朝时,四川的荔枝生产情况如何呢?

西南师范大学的蓝勇教授曾对历史上四川荔枝的种植和分布进行过细致的考察。唐宋时期,北纬31度以南的成都、重庆、宜宾、泸州、涪陵、乐山、万县和雅安等地的河谷地带均有荔枝种植的记载。其中,北纬30度以南的宜宾、泸州、乐山和涪陵四地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此四地中,又以宜宾和泸州两地的荔枝最负盛名。可见,历史上四川地区荔枝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纬向带状。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荔枝的生长,需要基本的热量条件,汉武帝将岭南荔枝成批移栽至长安扶荔宫,只能是违背植物种性的一厢情愿。而由历史气候研究可知,唐代是中国的一个暖期,气候比当代温暖。唐时,四川的荔枝分布,基本上就是沿着荔枝生长的北界。所以,宋代的史籍开始透露贵妃所食荔枝出自涪陵,并非违背植物种性的空穴来风。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卷一二〇载,涪陵地区,唐宋时为“涪州”,其下乐温“县地颇产荔枝,其味尤胜诸岭”。乐温县,现已不存,故址在今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一带。《舆地纪胜》中还提到,涪州城西十五里地方,有妃子园,植有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谓此”。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寻路:荔枝如何送达长安?

无论是乐温县,还是妃子园,均大体指向今天重庆市涪陵区西部至长寿区一带。要知道这里的荔枝如何快马送往长安,便需要先对川陕之间的地貌和交通作一了解。

四川盆地内部,并非一马平川。以南北走向的龙泉山和华蓥山为界,四川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三个地理单元。

龙泉山以西是著名的川西平原,又称川西坝子。这是一块由岷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扇状平原,地表平坦、土壤肥沃、河渠密布,此处是四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成都即坐落其中。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为川中丘陵。这一片区域地表岩性复杂,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在此蛛网密布,将地表侵蚀切割成大小形状各异的丘陵。华蓥山以东为川东平行岭谷。此处的地貌极有特色,10余条北东-西南走向的条状山脉整齐地平行排列于四川盆地的东部及东南边缘,北起于大巴山南麓、南至云贵高原北侧,形成一个圈层结构。其中,自西向东,最重要的3条山脉依次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唐时盛产荔枝的涪州乐温县,即今重庆市涪陵区西部至长寿区一带,就位于明月山南端的东侧。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川东平行岭谷的北端与大巴山南麓相连。大巴山呈东西走向,其北侧为秦岭,与之大体平行。秦巴山区西起嘉陵江、东至伏牛山,东西绵延800余公里,南北宽300余公里,山峰高度多在2000米左右,构成了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巨大屏障。穿越秦岭,当然不能自峰顶硬闯,而需灵活利用地貌上的有利条件。秦岭的地势,北陡南缓,北坡属渭河流域,南坡属汉水流域,但是,没有一条河流能切穿秦岭。所以,穿越秦岭的道路,就需借助分水岭两侧水源接近、南北坡相互对应,且流程较长的河谷。

早在秦汉时期,穿越秦岭的川陕通道就基本形成,从西至东,共有四条。陈仓道,这条道路利用了秦岭西端的嘉陵江河谷,从宝鸡至凤县,过青泥岭、略阳、勉县,至汉中。褒斜道,利用了秦岭北坡的斜水和南坡的褒水河谷,从眉县出发,经太白县,至汉中。傥骆道,利用秦岭北坡的骆河和南坡的傥水河谷,从周至出发,经华阳县、洋县,至汉中。子午道,自西安正南,沿沣河谷地,穿秦岭子午谷,经宁陕县、洋县,抵汉中。汉中盆地,是为穿越秦岭的四条道路的总枢。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陈仓故道

但是,由关中至四川,至此仅穿越了秦岭,还需穿越大巴山。穿越大巴山的通道共有三条。自西向东,依次为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这三条道路在大巴山南坡的出路恰大体对应了前述四川盆地的三个地理单元: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陵谷。剑阁道,经剑阁、绵阳,往成都。米仓道,经巴中、平昌、往渠县、合川。洋巴道,经万源、达县,往重庆、涪陵。所以,出产于川东平行陵谷地区的荔枝,欲北运往关中,势必取道秦巴山地通路中最东端的一组——子午道和洋巴道。

洋巴道在大巴山南麓的开口在达州宣汉县,此处大致位于川东平行陵谷铜锣山的北端,因此,明月山南端东侧涪陵西部的荔枝,欲经宣汉进入洋巴道,必须至少穿越明月山。但川东平行陵谷的诸条山脉海拔多在700至1000米左右,并不易翻越。所以,涪州乐温荔枝的外运,最初乃是贴着明月山北行。明月山东麓的S102省道,在明月山和龙溪河河谷之间,经垫江县、穿梁平县东部,在开江县任市镇,连通S202省道,至开江县讲治镇。

唐玄宗时,开江县名为新宁县,县城即在讲治镇附近。讲治镇大体位于明月山的北端尽头,荔枝至此,方才绕过明月山,进入明月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山谷地带。铜锣山的北端,与明月山之间,还有一段长约60公里的平行褶皱山脉,名曰七里峡山。洋巴道的入口宣汉县在七里峡山的西侧,荔枝要运往宣汉,还需设法寻找穿越七里峡山的通路。开江县的新宁河,恰是一条切穿七里峡山的河道。从开江县回龙镇至宣汉县七里乡,顺着新宁河河谷便进入宣汉县境内。宣汉县城有州河,该河源出大巴山,南流往达州,故名州河。自宣汉县城,沿州河河谷,抵达州罗江镇,便可转入G210国道,至此,正式进入旧时穿越大巴山的洋巴道。

由洋巴道向北,经万源、镇巴、西乡,至洋县,成功穿越大巴山。自洋县出发,取道宁陕县,继续沿G210国道,经旬阳坝镇、广货街镇,出沣峪口,至子午镇,便成功穿越秦岭,抵达关中平原,至此,西安城已近在咫尺。可以说,G210国道穿越大巴山段,大体相当于旧时洋巴道,穿越秦岭段,大体相当于旧时子午道。

由上可知,唐玄宗时的荔枝道,自今天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畔出发,大体依循S102、S202省道,沿明月山北上。至开江县讲治镇,向西绕过明月山。利用开江县新宁河,穿越七里峡山,入宣汉县。沿宣汉县州河,在达州罗江镇转入G210国道,先后穿越大巴山和秦岭,抵达关中平原。全程约1800余华里。路程途中,有着川东平行褶皱山脉和秦巴山地的阻隔,荔枝道不作强行翻越,而是巧妙地利用天然河谷,突破了这些障碍。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荔枝道图,邹怡绘

唐都长安,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北方向。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涪州乐温,基本上处于唐时四川荔枝稳定产区的东北角。受生物种性限制,荔枝已不可能再往北生长,受限于高峻的巫山山脉,四川荔枝也无法向东扩展。从空间位置而言,此处正是距离长安最近的荔枝产区。从这一点而言,唐王朝择取涪州新鲜荔枝作为驰贡之品,绝非信手指来,而有着慎重的可行性考虑。

荔枝道,虽然有名,却相对次要

因为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荔枝道在川陕诸路中格外受人瞩目,但其真正地位,在此还有必要再作一说明。从汉唐以来的历史事实来看,穿越秦岭的四条通路中,陈仓道和褒斜道最为重要。褒斜道相对近捷,在和平时期最受重用。陈仓道虽路途迂远,但较为平坦,又兼有水运之便,所以在战争时期备受重视。傥骆道和子午道,在秦岭北坡开口虽然更接近西安,但因为南北坡之间绝水地带过长,交通并不方便,所以重要程度远不如陈仓道和褒斜道。有唐一代,穿越秦岭的四道之中,可以说利用最少的就是作为荔枝道的子午道。

穿越大巴山的三条通路,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并不相同,其重要程度和与之相通的四川盆地三个地理单元的经济状况有关。剑阁道,连通成都,最为重要。米仓道,连通巴中,地位其次。洋巴道,连通的是宣汉、达州,经济地位不及前两个地区。加之洋巴道在大巴山的穿越地段,分水岭高峻,绝水地段比较长,通路条件也不及前两道,洋巴道的重要性自然并不占优。因此可以说,荔枝道因其传奇色彩,名声颇大,但它在川陕诸道中,受沿线地貌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还是一条相对次要的道路。

常见荔枝品种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桂味荔枝类:1.桂味 2.八宝香 3.大丁香 4.小汉 5.水精球 6.无核荔 7.红球 8.苏州荔 9.丽仔 10.香荔 等等。桂味作为荔枝中的“贵族”,无论从外皮厚度、荔枝核大小还有果肉的味道上都远胜于其他种类的荔枝。桂味荔枝有三大最:个头是荔枝品种中最小的、核是最细的、唯一果肉带有桂花风味的。桂味荔枝果肉如羊脂透亮,肉质厚实,爽脆清甜,伴有淡淡的桂花香,食后香甜,回味无穷。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笑枝类: 1.笑枝 2.大造 3.电白白蜡 4.焦核荔 5.攀谷子 等等。

大造荔枝,简称大造,又名红荔、大头荔、大红袍、大早、秋早等,为荔枝的一个品种。因果实采收后将进入早稻大收割,故称大造。《广东新语》有记载,该品种栽培历史最少有三百年以上。果近长卵圆形或椭圆形,略扁,中等大小,纵径3.8厘米,横径3.4~3.6厘米,平均单果重23.8克;果皮鲜红色,皮薄,龟裂片小而略尖凸,裂片峰短小而锐尖,裂纹窄而明显,缝合线不明显;果肩一边平,一边稍隆起,果顶浑圆或钝,果梗直径3毫米,果蒂直径4毫米;种子较大,果肉乳白色,厚0.7~1.2厘米,肉质稍粗韧,果汁中等,味带酸,但充分成熟(果皮转暗褐红色)时,则爽甜带微酸及微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61.5%~70%,含可溶性固形物16.8%,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丙40.5~41.8毫克,酸0.27克;种子大而饱满,长2.2~2.5厘米,宽1.5厘米,平均重3克。在广东省栽培的大造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开花,花期约36天。六月上、中旬果熟。由于果皮转红色较早,如早摘则未充分成熟。在广东,该品种主要分布于从化、增城及广州市郊等地。在广西,北流、博白、玉林、横县、平南、桂平、贵港、邕宁、百色等县(市)也有栽培。由于栽培适应性较强,在国内分布较广,在国外亦有经济栽培。适应性强,粗生,较早熟。幼龄树(20年生以前)营养生长旺盛,座果率较低,结果较少;壮龄树座果率高,丰产、稳产性能较好,核大,味甜带微酸,品质中等,可推广发展,但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发展极少。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大造荔枝(为什么叫大造荔呢?是有原因的,一般会在农历五月采摘,采收大造荔后早稻大收割,用我们的土话说早稻,是早造,这个名字就是这样由来的)

进奉类: 1.增城进奉 2.大肉 3.小丁香 4.六月雪 5.布袋 6.红荔 7.灵山香荔 8.金刚锤 9.枚瑰露 10.香荔 11.绝淮子 12脆肉 13.高州进奉 14.黄丁香 15.四季荔 16.鹅蛋荔 17.称铊 18.仙进奉 等等。

灵山香荔(灵山、钦州、北流等,因其果实香味浓,故称)又称横县香荔(横县),误称糯米糍(桂平)。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其主要特点:树势壮旺,植株高大,开张;枝细密下垂;叶片披针形,先端长尾状;果卵圆形、略扁,单果重21克,果皮紫红色,厚而韧;果肉白蜡色,肉厚,质爽脆,味清甜,汁中等。可食率73.5%,可溶性固形物20%,果实7月中旬成熟。香荔品质上乘,丰产但不稳产,宜在肥水条件较好之地种植。灵山香荔原产灵山县,栽培历史悠久,灵山县新圩镇邓家塘坡村的老树,估计在千年以上。广西、广东各地的灵山香荔均由灵山县引入的。1992年,灵山香荔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和2006年,两次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可制成荔枝干。阴虚火旺者慎服。糖尿病人慎用荔枝。不宜空腹食用。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三月红类:1.三月红 2.四月半 3.败育三月红 等等。

三月红荔枝,简称三月红,为荔枝的一个品种。因该品种在农历三月下旬成熟,故名三月红,属最早熟种。该品种果实呈心脏形,上广下尖;龟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缝合线不太明显;皮厚,淡红色;肉黄白,微韧,组织粗糙,核大,味酸带甜,食后有余渣。果大,心形或歪心形,纵径3.7~4.5厘米,横径3.9~4.2厘米,平均单果重37~42克,有大小果;果皮鲜红色,较厚而脆,龟裂片大而平、大小不等,部分龟裂片中央有小的锥尖状裂片峰,裂纹浅窒窄比较显著,缝合线不明显;果肩较宽),果梗黄褐色,直径3.5毫米,果蒂直径4毫米,种柄黄褐色成块状,有涩味;果肉白腊色,厚约1.4厘米,肉质粗带韧,多汁,熟时甜中带微酸,果大,单果重37~42克,可溶性固形物为17.5%,含酸量0.30%,可食率67~70%,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丙54.56~57.46毫克,酸0.32~0.37克;种子不饱满,常退化,淡褐色,长2.3~2.5厘米,宽1.2~1.6厘米。该品种在中国各产区的成熟期最早(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广东省荔枝最早熟品种,品质风味较好,但肉质稍粗,味带微酸,适于鲜食。品质中等,未充分成熟的果实偏酸。近年选出的新品系“细核三月红”品质较好,但丰产性不如大核三月红。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在荔枝生产布局中,对于延长供应期,有重要作用,适宜繁殖发展。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黑叶荔枝类: 1.黑叶 2.水东 3.白腊 4.白糖罂 5.宋家香 6.青壳 7.挂绿 等等。

白糖罂,又名蜂糖罂、中华红,属于早熟荔枝品种,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果型为歪心形,果皮鲜红或淡红,果核一般较小,肉质厚,爽脆而蜜甜。果肉白如蜡,所以也别称白腊。主要产于茂名市的高州、电白等地,有一千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白糖罂的果实中等大,纵径3.2厘米,横径3.7厘米,平均单果重24.8克;果皮薄,鲜红色,厚约0.5~1毫米,龟裂片大部分平滑,小部分微隆起,多呈略长四边形或多角形,大而疏,排列不规则,裂片峰细而钝,果蒂及缝合线附近裂片峰细而尖,裂纹浅而显着,缝合线不甚明显;果肩一边平,一边稍斜,果顶浑圆或钝,果梗直径3毫米,果蒂直径4毫米,种柄较大,黄色,长6毫米,宽9毫米,质硬;果肉乳白色,厚1.1厘米,肉质爽脆,少汁,味清甜,带有蜜味,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71.6%,含可溶性固形物18.9%;种子有发育正常的,也有退化的,发育正常的种子长椭圆形,长1.5厘米,宽1厘米。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糯米糍类: 1.糯米糍 2.小金钟 3.龙荔 4.娘喜 5.尚枝 6.甜岩 7.雪怀子 8.紫娘喜 9.甜眼 等等。

糯米糍是荔枝最主要的栽培品种之一,主要栽种于广东省深圳市、台湾台中市等地。其特点是肉厚而多汁、含糖量达15%以上,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且核小。著名作家秦牧曾以:“果大、核细、肉滑、汁多、浓甜”十个字来形容糯米糍。

糯米糍荔枝,简称糯米糍,又称米枝,古称水晶丸,为荔枝品种之一。该品种果形呈偏心脏形,歪柄,果形较大,色泽鲜红间蜡黄,果皮棘感不明显,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丰厚,口感嫩滑,味极清甜,核瘦小,自然糖分高,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多种滋补功用,是不可多得的岭南佳果。在东莞等地,该品种有“荔枝之王”之称。

该品种有红壳大果品系与黄壳小果品系之分,常以红壳大果型品种为代表,俗称“双肩红”。果实扁心形,平均单果重25克,果皮大红,龟裂片纵向明显,粗且平缓,无刺手感,果肩明显一边高一边低,果顶浑圆,蒂部略凹。果肉厚,乳白色半透明。核小,种子常败育中空(俗称焦核)。可食率82%~86%。含可溶性固形物19%~22%。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20.4~30.8毫克,酸0.2克。口感浓厚,风味浓郁。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淮枝荔枝类 1.淮枝 2.七月熟 3.广元红 4.风吹寮 5.将军荔 等等。

怀枝荔枝,简称怀枝,又称淮枝、槐枝、禾枝、密叶(广东),禾荔、风荔、绿荔(广西),为荔枝的一个品种。广东栽培最广、产量最多品种。鲜食、干制皆宜。果实圆球形或近圆形,蒂平;果壳厚韧,深红色,龟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于平坦,排列不规则,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软清多汁,味甜带酸,核大而长,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深圳淮枝荔枝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分布区域最广的品种。果肉软滑、多汁,味甜,品质风味中上,核稍大。宜鲜食、制干果和加工荔枝罐头。传说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抱入怀中,而得名“怀枝”。该品种丰产稳产,鲜食、晒干、制罐均宜,适应较强,抗寒、抗风、抗旱性较好,适于山地、水边等地种植,是较有名的迟熟品种之一。该品种果近圆球形或圆球形。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0.62克。果肩平,果顶浑圆。果皮暗红色,厚而韧。龟裂片平滑或稍隆起,排列不规则,裂片峰平滑,裂纹浅。果肉软滑多汁,味甜,品质中上。可食率68.5%~76.6%,含可溶性固形17.0%~21.0%,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17.28~42.24毫克。种子饱满,中等大,有时个别有焦核。

香精与香料(162)—荔枝

服务热线

177-5061-9273

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