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行业新闻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2022年07月04日香精公司浏览量:0

荚蒾(拉丁学名:Viburnum dilatatum Thunb.)是五福花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叶纸质,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钝形或微心形,有时楔形;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稠密,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第一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三至第四级辐射枝上,花冠白色,辐状,花药小,乳白色,宽椭圆形,花柱高出萼齿;果实红色,椭圆状卵圆形,核扁,卵形,花期5-6月,果熟期9-11月。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关于荚蒾属(Viburnum)的分类情况,可能有的朋友会感到疑惑,有的百科划分到忍冬科(Caprifoliaceae),有的是五福花科(Adoxaceae),其实这是分类系统混乱造成的。传统的分类以恩格勒(Engler)和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为主,二者有很多区别造成太多疑惑,现在比较先进的是APG(“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的英文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的缩写)分类法,是一个基本建立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之上的现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而国内不少机构院所坐井观天,还在传统分类上纠缠不休,因此造成百科混乱,也使得普通植物爱好者茫然不知所以。笔者这里采用的是APG分类,荚蒾属划分在五福花科比较科学。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荚蒾属全世界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74种,南北皆有分布,其中很多观赏价值较高,知名品种有扬州琼花、荚蒾、绣球荚蒾(木绣球)、皱叶荚蒾、香荚蒾等。在荚蒾属里面,琼花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国风·齐风·著》:“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南北朝刘孝威曾有诗云:“香缨麝带缝金缕。琼花玉胜缀珠徽。”。琼花是荚蒾花的统称,其中,扬州琼花最具代表性,古代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观赏琼花,造成国破身死的后果,使得扬州琼花天下闻名。从历史数据记载来看,扬州后土庙琼花应该是荚蒾的一种稀有变种,天下独本,南宋的周密在《齐东野语》里记载,扬州琼花和聚八仙(绣球荚蒾)非常相似,然而香气要浓郁,并且很难移栽成活。南宋的郑兴裔在《琼花辨》中,最为明确地指出了琼花与聚八仙的三种不同之处:琼花花色洁白而略黄,不结籽并且香气浓郁,一花九朵。扬州后土庙琼花历经多次移栽都无法成活,并且在宋亡后离奇死亡,从此天下再无扬州琼花。后人则用聚八仙替代,如今的扬州琼花大多为荚蒾属其他品种,珍品琼花只能从历史资料和诗词中想象了。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香荚蒾   Fragrant Viburnum

学  名   Viburnum farreri

别  名   探春、翘兰、丹春、香探春、野绣球

花  语   至死不渝的爱

开花季节 花期在每年的4月份至5月份之间,而且香荚蒾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其花型与丁香花的花型极为相似。

形  状   香荚蒾是一种落叶灌木,可高达5米;种植当年枝条为绿色,第二年枝条变为红褐色,随时间推后,枝条变为灰褐色或灰白色;香荚蒾的叶片为椭圆形,纸质手感,叶尖锐尖,叶基部为楔形,叶缘有三角形锯齿,叶脉上有微毛,每个叶片有5-7对侧脉,侧脉直达齿端;香荚蒾为圆锥花序,着生在幼叶的短枝顶端,长约3-5厘米,比较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先开花后长叶,香荚蒾花花型为高脚碟状,花朵直径约为1厘米,香荚蒾花有芳香,花丝极短,花药微黄白色,近圆形;花柱头3裂,低于萼齿。荚蒾属全世界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74种,南北皆有分布,其中很多观赏价值较高,知名品种有扬州琼花、荚蒾、绣球荚蒾(木绣球)、皱叶荚蒾、香荚蒾等。

香荚蒾(学名:Viburnum farreri)是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分布于山谷中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山东、青海、河北、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650米至2,75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欧洲荚蒾(学名:Viburnum opulus,别名欧洲琼花、欧洲雪球)为五福花科荚蒾属的一种落叶灌木,高4-5米(13-16英尺),原产于欧洲、北非和中亚,后来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世界其他地区。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日本荚蒾(学名:Viburnum japonicum)为五福花科荚蒾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japonicum”意为“日本的”。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浙皖荚蒾(学名:Viburnum wrightii)为五福花科荚蒾属下的一个种。种名wrightii以19世纪美国生物学家Charles Wright的名字命名。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川西荚蒾(学名:Viburnum davidii)为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2,4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宜昌荚蒾(学名:Viburnum erosum),又名松田氏荚蒾,为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福建、四川、陕西、广西、广东、山东、河南、浙江、安徽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林下以及灌丛中。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绣球荚蒾(学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是忍冬科荚蒾属的植物,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的叶子对生,被有星状毛;夏季开花,花于枝顶集成聚伞花序,边缘具白色中性花。

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江西、浙江、江苏、河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17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别名:绣球(广群芳谱)木绣球(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八仙花、紫阳花(南京)

变型:绣球荚蒾(原变型)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macrocephalum

琼花 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皱叶荚蒾(学名:Viburnum rhytidophyllum)是五福花科荚蒾属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陕西、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林下和灌丛中。在法国巴黎地区被当作庭院观赏植物栽培。

别名:枇杷叶荚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荚蒾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张晓蕾等综述认为荚蒾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到目前为止,荚蒾属化学成分的研究以菇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较多,vibsane型二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黄酮类、酚类及甾醇等其他化学成分也逐渐被发现。目前,从荚蒾属植物中已分离得到369个化合物,数量多、结构复杂,因此,有效避免重复分离是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该属植物有抗肿瘤、抗氧化活性、降血糖等多种活性,药理作用广泛,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因此,在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的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应该进一步研究探讨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系统研究化学成分和活性,充分挖掘其药用价值。[1]

代庆慧等利用GC-MS检测出欧洲荚蒾果中3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烯烃类、醇类、醛类、芳香类和竣酸等。主要成分为N-苯基甲亚胺(12.39%)、壬醛(10.29%)、2-甲基-丁酸(3.78%)、1-壬醇(2.01%)。研究测定了欧洲荚蒾果实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欧洲荚蒾果汁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其果汁存在的壬醛、癸醛、辛醛、(Z) 3-壬烯-1-醇、2-甲基-1-十五碳烯、(E) 2-壬烯醛、3, 7-二甲基-1-辛烯、1-十一碳炔-4-醇、月桂酸甲酯等具有不饱和结构的风味物质,可在DPPH介导的自由基反应中,发生不饱和键的断裂,进而参与自由基反应,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抗氧化试验过程中,欧洲荚蒾果汁的抗氧化能力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果汁浓度低于13.34%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变化不明显,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升高,抗氧化能力发生迅速增高,果汁浓度为26.68%时,抗氧化能力达到平台效应。抗氧化活性的浓度依赖性的发现,进一步确认了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抑菌性试验中,首次发现荚蒾果汁的抑菌活性,在2 mg/mL质量浓度时能产生抑菌效果。对不同类型的菌种进行抑菌能力测定,发现荚蒾果汁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生长,筛选出对其最敏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首次从生物功能的角度对欧洲荚蒾果实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并完成生物活性的半定量和定量检测,初步确定浓度范围和敏感菌种,对进一步实现欧洲荚蒾果实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研究基础。[2]

张文晶等对南方荚蒾鲜果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南方荚蓬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糖、Vc: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总糖含量为33. 64%,还原糖含量为32. 88%,维生素C含量高达58. 46mg/100g,微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K>Ca>P>Mg>Fe>Zn>Cu>Se。与其它水果相比,南方荚蒾果实的总糖或还原糖含量高于苹果;Vc含量明显高于蓝莓和苹果;钾、钙、磷元素的含量都高于蓝莓。[3]

蒋金和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臭荚蒾挥发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给出了35个化合物的质谱图。所得质谱信息经计算机用NIST05.L谱库与标准谱图对照、解析,最终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 6%(质量分数,下同),化合物类型包括倍半萜、酚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其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86. 03 %。其主要成分为:丙烯酚(64. 98%),其次为乙酰丁香油酚(12. 52%)、丁香油酚(7.80%)和冬青油(5.10%)。其主要成分与南方荚蒾根、鸡树条荚蒾果实、欧洲荚迷以及V.Lantana和V. orientala全植物中挥发油对比发现,臭荚蒾挥发性成分与南方荚蒾根挥发成分中主要化合物类型相似,均为芳香族类化合物,而与其他植物挥发油成分区别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植物种类和采摘季节等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产地、生长环境不同所引起。文献资料表明,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杀菌等活性。这对臭荚蒾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4]

李薇薇等研究了两种荚蒾属植物宜昌荚蓬和日本珊瑚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及波谱技术分离纯化并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宜昌荚蒾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熊果酸(2),艾纳香素(3),胡萝卜苷(4) ,(-)-lyoniresinol 3 α-O-β-D-glucopyranoside (5) , (+) -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 (6) , adoxoside (7),马钱苷(8)。从日本珊瑚树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9),熊果酸(2) , 6a-hydroxylup-20(29)-en-3-on-28-oic acid (10) , 2a-hydroxyursolic acid (11),胡萝卜苷(4)。其中,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荚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8为首次从宜昌荚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11为首次从日本珊瑚树中分离得到。[5]

吕金顺分析了香荚蒾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占挥发油总量的87. 80%,其次为苯甲醇3. 34%,  3-苯基-2-丙烯-1-醇0.78%,苯甲酸2-苯乙酯0.67%。其中,苯乙醇是香料工业大宗产品,可配置玫瑰香型香精和食用香精,且是各种高档香水香精的最主要香料之一。天然品大量存在于玫瑰油、丁香油、香叶油、橙花油中。其收载于美国FEMA2858,是美国FDA批准用于食品的香料化合物。本研究发现了这一香料的新的天然资源,且含量很大;从己研究的化学成分来看,与己知的玫瑰油、风信子油这些昂贵的精油成分十分相近,因而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得到的产品可直接用于配置香精。这一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6]

荚蒾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荚蒾属植物在其药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菌杀虫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淋巴结炎、跌打损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目前,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而且研究范围已经从vibsane型二萜、五环三萜等特征性成分逐渐扩展到木脂素、黄酮等其他成分。但是,对分离的少部分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此外,活性成分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抗肿瘤、抗氧化方面,鲜有文献深入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这对该属植物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丰富,有43种已被证实有药用价值,但目前仅对珊瑚树、欧洲荚蒾、地中海荚蒾、南方荚蒾、宜昌荚蒾和球核荚蒾提取物或单体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因此,应当深入开展茶荚蒾、桦叶荚蒾、台中荚蒾等其他植物化学及药理学的研究,以期充分开发利用荚蒾属植物的药用价值。[7]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1、欧洲荚蒾的植物化学及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欧洲荚蒾(VO)是一种珍贵的观赏、药用和食用植物。这种落叶灌木在欧洲、俄罗斯、北非和北亚的一些地区的自然栖息地被发现。中医传统上用于治疗咳嗽、感冒、肺结核、风湿病、溃疡、胃病和肾病等疾病。VO的许多健康促进特性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这已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得到证实。体外研究结果显示了VO的抗菌潜力,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在基于细胞的研究中,VO证明了抗炎、抗肥胖、抗糖尿病、成骨、保护心脏和细胞的特性。VO在治疗尿道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某些癌症方面的适用性已在体内研究中得到证实。VO的健康益处来自于生物活性成分的存在,如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环烯醚萜和精油。本文综述了欧洲荚蒾不同形态部位的植物特性、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保健作用。[8]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2、荚蒾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荚蒾属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小树或灌木。其中一些药物已作为传统药物和民族药物长期使用。研究表明,新鲜和加工过的荚蒾水果都含有多种促进健康的营养物质。随着对荚蒾属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荚蒾属植物中存在的结构新颖的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新发现的侧链异常的木脂素成分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天然成分,有力地证明了荚蒾属植物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资源,具有多样的药理性质和独特的化学结构。本文综述了2008 - 2020年间从荚蒾属植物中发现的185个新次生代谢产物和228个已知次生代谢产物,包括它们的化学结构、来源和生物活性,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3、荚蒾属:药用潜力和农业-食品-制药应用

荚蒾属(荚蒾科,Dipsacales)由于其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和不同的生物活性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包括230多种常绿、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和小乔木。虽然经常被用作装饰,但荚蒾属植物具有促进健康的生物特性。某些种类的水果、花和树皮可用于制药或烹饪原料,因此含有具有促进健康活性的生化化合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和类黄酮。但由于其分布广泛,杂交频繁,分类学鉴定困难;因此,对其进行客观的分类将有助于我们根据其植物化学成分了解其生物活性。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化学成分有6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vibsanin型二萜及其衍生物。在该属植物中,叶和枝中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最多。通过临床前证据,本研究为荚蒾属植物的抗氧化、抗菌、抗炎、细胞毒性和抗癌活性提供了新的认识。

香精与香料(168)—荚蒾

参考文献:

[1] 孙晓蕾,张世尧,陈文华,谭会颖,苏阳,郭宁,徐凌川. 荚蒾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37(15): 1907-1913.

[2] 代庆慧,于然,陈亮,王晓杰,辛秀兰. 欧洲荚蒾果实挥发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2018,39(12): 177-180.

[3] 张文晶,尹倬,刘仁林. 南方荚蒾Viburnum fordiae果实营养成分特征研究. 江西科学,2017,35(2):262-265.

[4] 蒋金和,周林宗,蒋高华. 臭荚蒾挥发性成分分析. 云南化工,2014,41(2):32-34.

[5] 李薇薇,史海明,王梦月,汪筱雨,李晓波. 宜昌荚蒾和日本珊瑚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6): 1234-1237.

[6] 吕金顺. 香荚蒾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2005,26(8):310-312.

[7] 孙晓蕾,陈文华,谭会颖,苏阳,郭宁,徐凌川. 荚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成药, 2020, 42(11): 2982-2990.

[8] Kajszczak D, Zakłos-Szyda M, Podsędek A. Viburnum opulus L.—A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Effects. Nutrients. 2020; 12(11):3398. https://doi.org/10.3390/nu12113398

[9] Jia Chen,Zi-Yang Zhao,Xiao-Hui Zhang,Jian-Hua Shao,Chun-Chao Zhao. Recent Advance on Chemistry and Bioactivitie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Viburnum Plants: An Update.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2021, 18(9): e2100404. https://doi.org/10.1002/cbdv.202100404.

[10] Javad Sharifi-Rad, Cristina Quispe, Cristian Valdés Vergara, Dusanka Kitic, Milica Kostic, Lorene Armstrong, Zabta Khan Shinwari, Ali Talha Khalil, Milka Brdar-Jokanović, Branka Ljevnaić-Mašić, Elena M. Varoni, Marcello Iriti, Gerardo Leyva-Gómez, Jesús Herrera-Bravo, Luis A. Salazar, William C. Cho, "Genus Viburnum: Therapeutic Potentialities and Agro-Food-Pharma Applications",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vol. 2021, Article ID 3095514, 26 pages, 2021. https://doi.org/10.1155/2021/3095514.

服务热线

177-5061-9273

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咨询